由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研發的無磷/低磷高濃縮倍數循環水處理技術應用節水項目為循環冷卻水處理技術,包括無磷單劑的制備,以及無磷緩蝕阻垢劑配方或低磷緩蝕阻垢劑配方,可采用加酸調pH工藝或自然pH值運行工藝,適用于多種循環水水質。
該技術先后在中國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四川維尼綸廠、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現場應用,結果顯示:循環水的鈣硬度達1100毫克/升,濃縮倍數7倍左右,使用成本與常規藥劑相當。
該技術屬于環保型節水項目,處于國內先進水平。經濟效益表現為節水,節水率可達到12.5%。
社會效益則體現在環保方面,由于使用無磷/低磷藥劑,降低了磷的排放,屬于源頭治理、清潔生產。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循環冷卻水中比較常用的為含磷水處理劑,過去水處理劑的磷含量高,導致循環水中總磷一般在4毫克/升~8毫克/升,不利于環保要求。
而采用本技術后,根據循環水的具體情況,水處理劑使用復合無磷或低磷藥劑,包含無磷/低磷緩蝕劑、無磷/低磷阻垢分散劑(如聚環氧琥珀酸)、無磷殺菌劑等成分,并根據補充水和循環水水質采用加酸調pH工藝或自然pH值運行工藝,使循環水在高濃縮倍數下運行,采用本技術后,濃縮倍數可達到7倍,水中總磷不大于3毫克/升,減輕了外排水的除磷壓力。
據了解,該項目主要是根據補充水水質,向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投加無磷/低磷水處理劑,并配合相應的循環水處理運行工藝使循環水在高濃縮倍數下運行,從而達到節水的目的。該項目應用于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領域,適用于硬度較低的南方水、硬度中等的長江水、硬度較高的地下水和回用污水等補水水質。
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該技術在中國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首次應用,采用加酸調pH值運行工藝,循環水的鈣硬度達1100毫克/升,腐蝕速率和粘附速率達到中國石化循環水控制標準,使用成本與常規藥劑相當。
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該技術在四川維尼綸廠應用,循環水量18000立方米/時,采用加酸調pH值運行工藝,循環水濃縮倍數7倍左右,腐蝕速率和粘附速率達到中國石化循環水控制標準,使用成本與常規藥劑相當。
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該技術在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應用,煉油循環水場和化工循環水場的循環水量分別為34000立方米/時、14000立方米/時,應用中循環水水質控制較好,藥劑既能滿足回用污水比例超過60%、水質波動大、腐蝕性強的煉油循環水,又能滿足總堿度低、鈣硬低的化工循環水,藥劑的適用性好。水處理效果優于中國石化化工系統循環水處理技術要求,與國外NALCO無磷藥劑效果相近。
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該技術在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工業應用。循環水Ⅰ區循環水量為4000立方米/時,采用自然pH值運行工藝,將中水回用比例從先前的50%以下提高至100%;PTAⅠ套循環水量為9000立方米/時,采用加酸控制pH值運行工藝,標準補新水率連續3個月同比降低50%以上,應用期間水質指標運行良好。
(本欄目文章系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向全國征集的節水案例,中國經濟導報編輯部整理)